【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耕地安全。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就是人们眼中肥沃的黑土地,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然而,由于长久以来的高强度利用,土地肥力长期透支,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黑土地?;ぷ魑患笫吕醋ィ押谕恋赜煤醚?。此前,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随着?;だ砟钊找嫔钊肴诵?,高标准农田、测土施肥等“藏粮于地”措施有序展开,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东北农民的选择。
在黑土地?;ぶ?,如何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矛盾,如何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一系列问题,正在新的改革探索中破题。
难题与破题——让“疲惫”的黑土地“喘喘气”
对黑土地的退化,东北各地农民均有着深切感受。
“小时候黑土地很松软,后来变得板结、不吃水,粮食种在地里就像进入‘闷罐’?!焙诹『B资凶薮翰ㄔ恿钢种才┟褡ㄒ岛献魃缋硎鲁だ詈1蜗蟮厮担洹笆荨钡暮谕恋卦嚼丛健安觥?。
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一直在研究关注着这片黑土地。在他的眼中,珍贵的黑土地长期在“负重”中疲惫不堪地前行。
“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于表面覆盖一层富含黑色腐殖质的土壤,过去几十年的‘重用轻养’导致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才让黑土地慢慢‘减肥’变瘦?!闭判艘逅?,由于过度经营,有机质“输入”小于“输出”,逐渐导致黑土退化。
数据显示,目前,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黑土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下降了50%~60%,土壤潜在生产力降低了20%以上,而且仍在以年均5‰的速率下降。
张兴义告诉记者:“黑土自然形成过程极其缓慢,每生成一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到400年。研究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下降1个百分点,土壤生产力平均下降12.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黑土地像大熊猫一样‘金贵’?!?/p>
早在2015年,黑龙江就开始制定黑土地保护的相关方案。
在32县区开展黑土地?;だ檬缘悖》ⅰ抖焙谕恋乇;す婊僖?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ば愿餍卸苹?020—2025年)》。一系列?;ず谕恋氐牟渴鹁痛似炭?。
“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后,多种措施让地变得像海绵一样,吸水还保墒?!崩詈1?,秸秆还田后,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垧地能多挣3000多块钱。
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南岸的哈尔滨市双城区土壤肥沃,是全国著名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
“2016年开始进行秸秆翻埋后,土再不像以前一样‘杠杠硬’,也不再板结了?!彼乔着┗献魃缌缋硎鲁ざ疟踅樯?,自己的合作社约有200多台大型农机,车辆作业行驶轨迹和翻埋深度统一在省招标平台显示,一目了然。
?;ず谕恋?,最有效的措施是把有机质还回去,主要就是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
面对黑土地肥力下降的问题,黑龙江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三减”、深松深翻、轮作休耕等多项保护措施,让“疲惫”的黑土地“喘喘气”。
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站长、研究员马云桥介绍,从2015年起,黑龙江在海伦、克山等20个县(市、区、农?。┦凳┝肆铰趾谕恋乇;だ檬缘阆钅?,涉及土地522.6万亩。第一批黑土地?;だ檬缘阆钅渴凳┖?,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升了3.6%,旱田耕作层平均厚度达30.7厘米,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
“用地”与“养地”——从资源透支性利用转为保护性利用
在实践和理念层面,?;ず谕恋匾丫锍芍疃喙彩丁5;さ穆肪逗湍J?,却有不同探索。
“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ず谕恋夭荒芟衩拦谎扇〈竺婊莞陌旆?,而应该在尽可能接近自然的状态下生产,使土地得到保护的同时,尽量获得高的产出?!敝泄┮荡笱恋乜蒲в爰际跹г涸撼だ畋9赋觥?/p>
数据显示,东北黑土地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4和1/3。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北大仓”功不可没。
这也意味着,保护黑土地,绝不能动摇“北大仓”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格局。怎样用可持续的观念来看待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好“用地”与“养地”的辩证关系,成为黑土地?;さ墓丶佟?/p>
为实现近自然方式的粮食生产,李保国的研究团队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开始探索黑土地?;ば愿髂J健袄媸髂J健薄!罢飧瞿J酵ü衩捉崭讶哺敲飧际?,实现保护性耕作,关键是多覆盖、少动土。”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过去农民种一季玉米,地要反复整、压4次,破坏了黑土层的结构。现在用上免耕播种机,实现了秸秆覆盖、条带休耕的机械化种植,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作业就完成了。
在梨树县十家堡镇西黑咀子村,“梨树模式”让退化的黑土地重焕生机。
“村北头的两块地,土跟细沙面似的,春天风一吹,刮得溜儿平,啥垄台都看不着?!崩媸飨厮夼┗献魃缋硎鲁ぬ沼滤担ü飧录际?,连续3年秸秆覆盖,愣是把地养了过来。
“去年伏旱,别人的玉米叶子都黄到穗底下了,咱的叶子还是绿的。而且咱的苞米扎根1米多深,秆子又粗又壮,去年赶上台风都没减产?!碧沼禄匾?。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尽可能向自然学习,模仿自然环境下的生态循环,在接近自然条件下完成农业生产?!崩畋9担崭迅哺腔固锏哪康?,是要?;ず谕恋氐耐寥烂馐芮质?,同时还能保持住土壤水分。利用时越是符合自然状态,?;ばЧ驮胶?。
随着粮食生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东北农村,更多农家院里有了免耕播种机,?;ば愿髡诟阗蟮暮谕恋厣闲似稹?/p>
增产增收,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李保国认为,除了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少耕?;ね了?,在黑土地保护中,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鼓励作物轮作、种养结合与有机肥利用,合理科学施用化肥等。
“要改变利用黑土地的方式,从资源透支性利用转为?;ば岳?。”李保国说,我们不可能不利用黑土地,但怎么利用,怎么在?;ぶ欣?,是必须要考虑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卫战”与“持久战”——法律保障与政策创新并举
黑土地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黑土地?;ひ卜浅χ?,“保卫战”注定也是一场“持久战”。
调研中,不少专家反映,黑土地?;び凶式鹬С?、有技术后盾,但在执行中却依然面临推广难度大、成效发挥缓慢等难题。
张兴义建议,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出台关于黑土地?;さ南晗腹娑ǎ谕恋乇;ぬ峁┓ㄖ我谰?。同时,要创新政策设计,整合利用耕地质量补贴、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的农民主动实施的黑土地?;な凳┕芾砟J剑惺蛋炎式鹩玫健暗度猩稀?。
“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黑土地?;ぶ械囊熳饔?,充分调动农民?;ず谕恋氐闹鞫院突?,形成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崩畋9赋?。
在黑龙江绥化市、哈尔滨市双城区、吉林省四平市等地,依托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黑土地?;さ淖饔煤统尚д诘玫街な怠?/p>
为创新黑土地?;し绞?,黑龙江还在探索建立黑土耕地保护“田长制”,把黑土耕地保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到部门、到地块。为解决家庭分散经营不利于耕地集中连片?;さ奈侍猓己献魃缣剿鳌巴恋赝泄堋比谭窬J?,推进耕地集中连片经营,在秸秆还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实行连片治理,提高黑土耕地保护组织化程度。
调研中,不少地方反映,秸秆还田地方财政投入大、负担重,部分用于黑土地保护的机械投入大,设备储备不足。
“建议进一步扩大黑土地?;だ檬缘惴段?,通过田间工程措施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在资金方面,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深松整地补贴总额,提高秸秆还田机械单机补贴额度,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高地力和产出水平。”黑龙江绥化市农业局副局长高金宝指出。
为提高社会参与度,专家还建议,在黑土地?;ぶ?,应“筑巢引凤”,积极探索设立黑土地?;ひ夹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共同参与黑土地?;?。(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张士英)